浅谈徽茶名秀

发表时间:2010-8-12 13:45:28    来源:新安晚报
  

    据悉,三百年前,它曾引起了无数文人雅士的啧啧称赞;它曾远至异域,成为欧洲贵族的珍品。三百年后,它重现于世,同样引起了人们的赞叹;它香似于兰,而胜于兰。

    “雾里青”占尽阴阳,起于仙寓山,散于世界,集于身心。茶之道,在心,在艺,在魂;散文在神,在韵,在隽,游神天下,归于一理。当散文遇上“雾里青”,顿时让中国文学界激动起来。

    “汲来江水烹新茗,买尽青山当画屏。”新安江、仙寓山曾是多少人梦萦魂牵之地!“雾里青”杯华语散文大赛,捧出众多读者的心香一瓣,充分展示了徽茶徽文化的无穷魅力。

    据安徽省文联主席、安徽省作协主席、《清明》主编季宇介绍,本次大赛影响深远,全国各地都有来稿。

    这是一次散文界的饕餮盛宴,这是一次茶文化的热情洗礼,这是一次茶与散文的亲密拥抱。86,由品牌期刊《清明》、《安徽文学》杂志主办,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全程赞助的“雾里青杯”华语散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合肥华都宾馆隆重举行。 

    写“茶”:名家云集出手不凡

    “茶”思:文化经营香馥如兰

    中包括港澳地区,甚至波及海外。一些大学的社团也积极组织稿件,热情参与,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热情,虽然大赛只有短短的三个月,却收到稿件两千多篇,数量相当可观,这也反映了大家对这次大赛的关注。季宇说,本次大赛来稿质量高。这次获奖的很多都是国内著名作家。一等奖《感谢茶》的作者董立勃是新疆作协主席,是全国著名的小说家,多次获得全国大奖;获得二等奖的杨少衡和阿成,一个是福建作协主席,一个是黑龙江作协主席,他们都是全国创作十分活跃的小说家,在中国文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。在获奖的作家中,还有上海作家孙建成、福建作家刘晓闽、安徽作家洪放、胡进、宋志发等,他们在创作上也都颇有成就,引人注目。本次大赛还产生了一些新人,如年轻作者徐琳等。据了解,本次大赛评审严格,通过三级评审,最终从2000多件作品中产生了一等奖1名,二等奖2名,三等奖3名,优秀奖10名,入围奖32名。

    新疆作家董立勃说,安徽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省份,在现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这次“雾里青”杯华语散文大赛是把茶与文化有机的结合,在如今这个金融动荡的时代,是商业与文化结合的最佳时机,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    上海作家孙建成表示,茶文化与酒文化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,茶之清雅、酒之狂放,正如文学的思考和想象。茶在安徽是一张亮眼的名片,好茶是一首诗一章散文一篇小说,让人回味无穷。文学和徽茶的结缘,是一件雅事。安徽“儒商”的传统,发掘茶文化的内涵,不只是为了卖茶叶,更是可将之纳入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来发扬阐述,这正是文学和茶文

    品一口雾里青,那淡淡的茶香在口中留香久久,当下我似乎明白了雾里青的妙趣所在。再观杯中的清澈茶汤,有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。都说好酒易醉人,看来好茶更令人陶醉。文学与茶完美结合,使得这翠嫩的绿叶,负载起丰富的文化内涵,包孕了极为愉悦的审美体验。

   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无疑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企业,它赞助了大量的文学盛事,在为茶文化推波助澜的同时,也实现了自己独特的营销模式:文化式经营。

    “用文化去经营,在经营中体现和传播文化。”这是郑孝和董事长一直推崇的营销理念。他还为我们作了深度剖析:所谓“用文化去经营”,就是指文化人,以文化的眼光、文化理念、文化的品味,去选择、开拓经营业务;“在经营中体现和传播文化”,是指在经营活动过程中,体现和传播企业的优秀文化,并挖掘出经营资源中的文化内涵,在经营过程中予以传播,使经营成为一种传播文化的过程。

   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传播方面,一开始就风生水起,有声有色。随着冠名一系列文学活动的相继出台,天方茶业集团的品牌,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,崭露出自己生机勃勃的形象。

    在中国茶业全面进入品牌竞争的新形势下,天方茶业集团以“文化营销”的市场战略,构筑了以“徽茶文化”为核心内涵的品牌群,并形成了层次清晰、布局完善,有竞争力的产品结构和营销体系。

    20099月,经上海世博局批准,雾里青高级绿茶与祁眉高级红茶,进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,分别成为上海世博会绿茶、红茶的第一茶,吸引了全世界客商的目光。这是安徽茶业的光荣,更是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文化经营的硕果。

    如今,茶已成为国人的特殊印记。国人对茶的要求是永恒的。因为茶不仅具有解渴的功能,还是一种生活方式,从生理的要求,渗透到人们的心理上、感情上,且转化为一种文化活动、一种生活情趣,这是茶的深层次的潜在力量。

    所以,我们渴望天方茶业集团的“文化苦旅”仍将继续,因为,我们不仅在物质上需要雾里青,我们的心灵更需要“雾里青”。

    品“茶”:清新淡雅心香一瓣

    颁奖仪式上,在安徽省作协副主席、安徽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小平的激情点评下,众多获奖作品再次与“雾里青”一起,让我们齿颊留香。

    董立勃的《感谢茶》从中国人爱喝茶说起,陡然落笔新疆,洋洋洒洒,滔滔直下,句式短小,语气急促。新疆的习俗、新疆的风情、新疆的茶史和新疆人的脾性,在作家的笔下快速呈现,身后耸立着苍茫的西部。这之后,在屯垦戍边的背景之上,在“一川碎石大如斗”的夜晚,温和的徽州人老师,捧着一杯“雾里青”出现了。作家的笔触因此变得温暖,“象纱一样的白雾”,也开始飘浮在了从未生长过茶树的戈壁滩上,鲜嫩的叶片上,挂满了露珠。

    小说家阿成的《品雾里青茶记》一如他的小说,看似行不由径,实则疏密有度,读来平淡若水,却又余音袅袅。风光、地理、历史、人文,娓娓道来,不动声色;虽道听途说,资料掌故,也能化生为熟,成竹于胸,且叙事简劲,笔力老到。文人随笔,贵在信马由缰,兴之所至,亦见性情、襟抱、情感、修养。

    杨少衡的《雾里茶缘》,平铺直叙,真诚朴实,讲叙自己的一段“雾里茶缘”,给人的感觉十分美好。孙建成的《与徽茶有关的往事》,是对青春岁月、患难友情的追忆,而多年后的重逢,又是那样的仓促和出人意料。陈年旧事,散发着挥之不去的茶香,氤氲着,在我们心中慢慢漾开了。刘晓闽的《穿越三百年情缘》,以拟人化的手法,再现了“雾里青”三百年的海上传奇,巧妙地融历史资料为现实情感,笔触轻灵、梦幻、自如、美好。徐琳的《茶香女人》,是典型的女人的情怀、女人的视角,有一丝淡淡的幽香,在字里行间缭绕。于是枯燥的工艺和工序,被作者小女人的柔情所融化,尘世之外的“雾里青”,也因此有了女人的面容、女人的姿态,“素面明眸,裙裾简约”。超凡脱俗,卓然天外,清新淡雅,沁人肺腑,这不正是“雾里青”的品质吗?此外,洪放的《问茶雾里青》,写江南山水风物,春花秋月,有江南文人的温雅冲淡;胡进的《我为奇迹而生》,铺陈“雾里青”掌门郑孝和的传奇人生,跌宕起伏;陈妍妍的《梦青魂雾》一唱三叹,极尽温婉;君娃的《相对忘言茶与禅》行文自在,涉笔成思。

    总之,此次“雾里青”杯华语散文大赛来稿踊跃、题材广泛、收获丰硕,取得了很好的品牌推介的效果。

    “茶”人:文化推手志存高远

    本次散文大赛已胜利落幕,她在全国文学爱好者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,“雾里青”在所有获奖者的心中更是打下深深的烙印。此时,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本次大赛的幕后推手——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董事长郑孝和。

    郑孝和告诉我们,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。中国茶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,已成为流淌在我们这一古老民族躯体里的悠久而青春的血液,茶之理至深,茶之义至远。本次大赛是“弘扬徽茶文化,振兴徽茶经济”,促进文学与茶企文化精诚合作的有效探索,也是拓展散文创作领域,探索散文创作的新思维、新形式、新方法的尝试。

    郑孝和这位儒商对文学的爱好深入骨髓,他试图通过本次大赛,倡导“贴近时代,贴近生活”的创作新风,改变散文的边缘化状态;在红尘滚滚的商业社会,去传播散文的品位和人文精神。

    据了解,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旗下产品众多,天方富硒有机绿茶、雾里青高级绿茶、祁眉红茶、天柱剑豪、九华佛茶、古黟熙春、天方抹茶等,绿茶、红茶、佛茶、花茶无不涉及。郑孝和对茶文化研究颇深,他告诉我们,花茶是诗,诗言志,花茶融志趣一体,花香茶味浑然如一,珠联璧合,志心不已; 绿茶是词,词明心,绿茶晶莹剔透,彻然净悟,如一方碧玉,悬于心畔,芳心尘心,一目了然;红茶是剧,剧表人生,红茶如人生百态,世态云云,如春潮暴起,如丹桂花开,演尽人生意境;佛茶是经,经言禅机,天地合一,天人共生,佛茶力排世俗,以清静昭示,以虚空隐喻,大彻大悟……

    郑孝和一再强调:名茶是本,品牌是魂,品牌的核心是文化!正是基于这种考虑,安徽天方茶业集团近年来分别赞助了多项文学盛事:“雾里青杯”小说大赛、“雾里青杯”诗歌大赛、“雾里青杯”散文大赛,黄梅戏《雾里青传奇》等,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戏剧四大文学样式均有涉猎,徽茶文化的精髓无不发挥。
网站导航 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人力资源 | 联系筝和
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筝和天下 京ICP050878号 中国民族音乐网 中国古筝音乐网
电信业务审批[2005]字第 471 号函
技术支持:北京SEO